Kinnuch bio photo

Email

Github

荏苒之境

Nethaid Mellyn 友站链接

荏苒之境主站

Kikomas

Cathamos

Sicusa

Theusrin | 瑟乌丝林语

背景

音系

除非特殊声明,本文描述的均为北边境森林的埃泽尔(Aedher)方言。为了方便叙述,下文中将称其为标准语。另外比较大的方言片区还有多瑞安(Dorian)方言和法尔芙尔(Falfor)方言。

辅音分布

下表展示了瑟乌丝林语辅音的大致分布,尖括号内的是正字法,未标的则与其音标拼写一致。

  双唇 唇齿 齿龈 齿 硬腭 软腭 声门
鼻音 m   n     ŋ1 <ñ>  
塞音 p b   t d     k <c> g  
擦音 β2 <w> f s z θ <th> ð <dh>   x <ch> h
近音         j3 <i>    
颤音     r̥ <rh> r        
边音     l̥ <lh> l        
协同     ts dz4 <ds>        

此外,还存在一些合字,比如/kθ/通常写为x,如:

molaxí “政治”

元音分布

单元音

 
i   u
e̞ <e>   o̞ <o>
  ä <a>  

除了上表中的短单元音,元音还区分半长全长。前者由锐音符(´)标记,如é,而后者由抑扬符(ˆ)标记,如â。

半长元音是原始希克林语重音残留的产物,此外还可能由全长元音弱化得来。不过实际上半长元音在标准语中已经和短元音音长一致,仅余下标记重音和标注小品词的功能。全长元音的音长应该为短元音的1.5倍以上,一般为2倍。基本上全长元音只可能出现在单音节单词中。

双元音

瑟乌丝林语的双元音全部为降双元音。

i系列 e系列 u系列
ai ae au
ei oe eu

不属于上述六个双元音的任何连续的元音序列都视为元音连读(Hiatus)

音节结构与重音

一个音节的结构最多为(C)(R/S)V(C)(C)。其中C为辅音,V为元音,R为响音(l, r, m, n, w, i),S为s或z,此外,音节首还可以是x等合字辅音。音节末的辅音序列则几乎没有限制。

其中当元音为短元音,且其后至多只有一个辅音(下一音节的音节首辅音也参与计算但并不被视为该音节的一部分)时,该音节被称为短音节,反之则称为长音节

除了显式被半长元音标记出的重音外,如果倒数第二个音节是长音节,则重音在倒数第二个音节,否则在倒数第三个音节。当然对于双音节单词来说,除非最后一个音节存在双元音,否则重音位于词首。

由多个词意构成的复合词,每个词单独计算重音,不过只有最后一个词的重音最强,前面的词可视为拥有次重音。

假设以粗体标注单词的重音,则相关例子有:

cessail

fibich

hatsais

dhalwów

ánilu

gmoduru

efalforu

文字

形态

行间标注缩写

小体大写字母

ᴀ ʙ ᴄ ᴅ ᴇ ꜰ ɢ ʜ ɪ ᴊ ᴋ ʟ ᴍ ɴ ᴏ ᴘ ꞯ ʀ ꜱ ᴛ ᴜ ᴠ ᴡ ʏ ᴢ

式ᴍᴏᴅ

预言式ᴘʀᴇᴅ 希求式ᴏᴘᴛ 命令式ɪᴍᴘ 条件式ᴄᴏɴᴅ 直陈式ɪɴᴅ

时ᴛᴀ

远过去时ʀᴇᴍ 过去时ᴘꜱᴛ 现在时ᴘʀꜱ

体ᴀꜱᴘ

惯常体ꜰʀᴇꞯ 格言/恒真体ɢɴᴏ 临终体ᴛᴇʟᴄ 未完成/进行体ɴᴘꜰᴠ 完成体ᴘꜰᴠ

语流

顺流ꜰꜰ 逆流ᴄꜰ 滞流ɴᴛꜰ 扩流ᴄꜱꜰ 换流ᴀᴘʟꜰ

焦点

无焦点ɴꜰᴏᴄ 强焦点ꜱꜰᴏᴄ 弱焦点ᴡꜰᴏᴄ 弱失焦ᴡᴇʟꜰ 强失焦ꜱᴇʟꜰ

言据

感官ꜱᴇɴ 推测ɪɴꜰʀ 假象ᴀꜱꜱᴜ 传说ᴍʏ 言传ʜʀꜱ

字典型ʟᴇx 及物格ᴛʀ 不及物格ɴᴏᴍꜱ 斜格ᴏʙʟ 欠格ᴀʙᴇ

介词与小品词

朝向ᴀʟʟ 离开ᴀʙʟ

其他

定冠词ᴅᴇꜰ 词头ᴄʟꜰ 感音ᴇᴍ

名词形态

简介

é·theusrin “瑟乌斯林人”

ce·fech “炉子,烤炉”

é·bae “暗焰;星光”

aeafer “猫”

上面是四个经典的瑟乌斯林名词,其分别由词头é/ce/é/∅和原词theusrin/fech/bae/aeafer两部分构成。

瑟乌丝林语名词区分两个数(单数复数,部分方言里还残留有双数)、四个格(及物格不及物格欠格斜格)以及可能的性(部分反应在词头上)。例词é·bae的变格如下:

  及物格 不及物格 欠格 斜格
单数 é·beus é·beun pewéw pecher
复数 é·bîw é·bewin pewíw paewir

瑟乌丝林语的格和性都是演化过程中词干重整带来的结果,其中瑟乌丝林语的格并不来自原始希克林语的格,而是后发为了填充语义角色而重新出现的格,原始希克林语中的格在瑟乌斯林语中基本消失殆尽了。不过瑟乌丝林语的性与原始希克林语的性一致,但位置因为词干重整而反映在词头上。

由于词干重整对瑟乌丝林语名词形态太过重要,有必要率先按照后世学者构拟出的演化过程阐明词干重整的具体模式。

词干重整5

原始希克林语中名词结构基本为[名词词干-词干缀-派生缀-范畴缀],而重整发生后,原始希克林语的格缀几乎丢失,因此原始瑟乌丝林语中名词结构形如[词干缀-名词词干-派生缀]-(新范畴缀)。而由于原始希克林语中大部分的名词直接来源于名词性词根(无需派生缀可直接构成名词词意),相当一部分名词的结构十分简单,在不考虑范畴缀的情况下便是词干缀-词干-(新范畴缀)

词干缀标记的是名词的类别,或者说其标记的正是名词的语法性范畴。原始希克林语的分类几乎完全继承到了瑟乌丝林语中,即阳性的ó/é,阴性的∅/s/g/w。

ó/é与重音模式以及元音间的交替成了原始希克林语残留下的重要系统,该系统随名词在句中扮演的语义角色而发生变化。新产生的范畴缀也与语义角色密切相关,最重要的语义角色对应的重音模式被称为强形,新引入论元而分配语义角色时,对应的重音模式被称为弱形,另外还有仅在部分模式下残存的中形。以上概念一同决定了原始瑟乌丝林语的名词形式,历经语音演化最终呈现出字典中名词的形态。

下面是学者们根据瑟乌丝林语单词中重音出现的位置,构拟出的重整后的名词模式。

极静式(Acrostatic)

阳性

  词干缀 词干 派生缀 示例
强形 ó/é6 高化 √WEL > é-wil-∅ > ✶éwil-
弱形 á(∅)7 高化 √PEBES > ∅-pibis-∅ > ✶pibis-

高化是前接缀高化交替的简称,是原始希克林语中元音交替的一种,其交替模式如下:

高化前 a e o eu ei ā ē ō
高化后 e i e eu ī ē ī ē

阴性

  词干缀 词干 派生缀 示例
强形 不变 √YEUĜ > ∅-yeuĝ-∅ > ✶yeuĝ-
弱形 a/弱化8 √DĀT > s-dat-∅ > ✶sdat-

弱化是后接缀交替的简称,是原始希克林语中元音交替的一种,其交替模式如下:

弱化前 a e o eu ei ā ē ō
弱化后 o e a e o

对于阴性名词来说,与阳性名词不同,其可能会以s/g/w的形式携带信息。模式里词干缀的∅标记并不代表此位置不存在音,而是代表其语法性标识符后不存在元音。存在元音的形式可参考下文几种形式的例子。

前动式(Proterokinetic)

阳性

  词干缀 词干 派生缀 示例
强形 ó/é 高化 √MĀR > ó-mēr-∅ > ✶ómer-
弱形 不变/弱化9 √HOKOT > ∅-hokot-∅ > ✶hokot-

阴性

  词干缀 词干 派生缀 示例
强形 ó/é 弱化 √GWANA > sé-gwn-∅ > ✶ségwn-
弱形 不变 √HEK̂R > g-hek̂r-∅ > ✶ghek̂r-
中动式(Hysterokinetic)

阳性

  词干缀 词干 派生缀 示例
强形 不变 √HANAR > ∅-hanar-∅ > ✶hanar-
弱形 弱化 ó/é √NĜEUN > ∅-nĝon-ó > ✶nĝonó-
中形 ó/é 高化 √BĒR > é-bīr-∅ > ✶ébīr-

阴性

  词干缀 词干 派生缀 示例
强形 不变 √HEBO > g-hebo-∅ > ✶ghebo-
弱形 弱化 ó/é √MBANDA > w-mbnd-é > ✶umbndé-
中形 ó/é 弱化 √MEHT > wé-mht-∅ > ✶wémht-
侧动式(Amphikinetic)

侧动式是唯一不区分阴阳词干的模式。

  词干缀 词干 派生缀 示例
强形 ó/é 不变/弱化10 √MBĒH > é-mbeh-∅ > ✶émbeh-
弱形 弱化 ó/é √HAMS > g-hms-é > ✶ghmsé-
中形 不变 √BONAM > ∅-bonam-∅ > ✶bonam-

除了以上用于变格的模式,名词还有单独的字典形,其功能将在下文讨论。

字典形的构造非常简单,将其词干缀与词干直接拼合即可。其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阳性中动式名词,该类名词的字典形前方不添加ó/é前缀。

名词的数与格

经过词干重整后,所得到的形式被称之为真词干。真词干已经具有完整的词意,包括名词的类别,名词的基本含义,以及可能的派生含义。

而在句中承担具体语法成分的名词,则是由真词干后附着数中缀格后缀构成的。

非常令人迷惑的是,瑟乌丝林语的数和格并不能简单的通过在标准语字典形或格对应的真词干后直接添加词缀构成。这是因为数中缀和格后缀并不是在索恩界的当下才出现的,而是早在瑟乌丝林人首次从晶岸向北边境森林迁徙时便出现了,漫长的时间让语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在标准语中这些词缀与真词干混杂在一起难以分开。

当然这并不说明数和格完全没有规律,学者们总结了标准语中不同词汇变格的形式,从中大体能区分出几类变格的模式。这些模式也被称为变格法

在介绍具体的变格法前,先介绍原始瑟乌丝林语中附着在真词干后的词缀:

  及物格 不及物格 斜格有生 斜格无生 欠格11
单数 ✶-s ✶-m ✶-st ✶-hr ✶-wat
复数 ✶-is ✶-im ✶-ist ✶-ihr ✶-iwat
*双数12 ✶-us ✶-um ✶-ust ✶-uhr ✶-ut

及物格和不及物格的词缀分别来自数词√K̂A “二”和√HĒM “一”,斜格的两个词缀分别来自√HOR “侧面的”和√LEST “穗”,而欠格后缀来自√WĀT “其他的,余下的”。

在变格时,及物格不及物格采用强形词干,欠格采用弱形词干,如果有中形,则斜格采用中形词干。

注意,由于极静式和前动式名词并没有中形词干,因此它们的斜格与不及物格完全相同

另外,-s和-st附着到以-s结尾的真词干时发生脱落,即变为-∅和-t。-m同理。其他的后缀都不会发生脱落。

格的基本用法

字典形

  1. 名词字典形首先是出现在词典中的直接形式。例如,“墙”这个词在字典中的条目为:

é·wir [H.] 1.é·welt(wîl) 2.é·wel(-in) 3.gweléw(-í-) 4.gweil(-ir)

粗体即为字典型,H.指示该词为名词,而后方的1~4则分别指代及物格,不及物格,欠格和斜格,括号中为复数形式。

  1. 字典型还是名词短语中或名词参与构造的结构中非中心词所采取的形式。譬如,表达从属关系“A of B”,则A是中心词,接受语义角色,而B则采用字典型。如:

aen-re-anar 天海日的光芒

上句中anar是“天海日”的字典型,而“光芒” aen则会随其于句中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发生变格,如:

mátho·uret aens-re-anar nem! 天海日的光芒将会一直照耀着我!

m=á-th=o·∅<w>ret aens-re-anar nem

兴奋=ᴇᴍ-ɢɴᴏ=ᴀꜱᴘ·ꜰꜰ<3ꜱɢ.ɢᴅ>照耀.ꜱꜰᴏᴄ 太阳光.ᴛʀ-属于-天海日.ʟᴇx 1ꜱɢ.ᴛʀ

可以看到,这里aen变为了及物格。

有时位于字典型的名词也需要变复数,此时只需要在字典型尾部添加-i(如果元音结尾则将其置换为-i)即可,但注意该操作可能会引发词中音缩合(Syncope)。如:

hadaron 修改 > hadroni

  1. 字典型还是介词短语中名词所采取的形式。如:

    edhraer sedhrin na-wener 天穹中的繁星

    此处mener “天穹”位于介词na “在……中”后,词首发生了弱化,但采用的形式是字典型。

  2. 字典型还是名词派生其他词类或构成复合词时所使用的形式。构成复合词时,两个或多个名词的模式叠加,且除最后一个词外前方名词若弱化后不为空则弱化。整体的词干缀采用第一个名词的。

及物格

  1. 及物格标记及物子句中的两个论元A和O,如:

nádhon·iân séwe ge·sel. 听说未亚已经离开了城镇。

n=á-dh=o-n·∅<∅>iâ-n séwe ge·sel

平静=ᴇᴍ-ᴘꜰᴠ=ᴀꜱᴘ-ᴘꜱᴛ·ꜰꜰ<3ꜱɢ.ᴀɴ>离开-ʜʀꜱ 未亚.ᴛʀ ᴅᴇꜰ·城镇.ᴛʀ

此处séwe是gwea “未亚”的及物格,ge·sel是ce·sel “城市”及物格的单数限定形。

  1. 及物格标记一价动词致使式新引入的论元CAUS-A,如:

不及物格

  1. 不及物格标记不及物子句中的唯一论元S,如:

斜格

欠格

变格法

限定

除了数与格,名词还有限定与非限定的区别,但该形式并非通过词缀达成,因此并不直接属于名词的范畴。

演化

原始希克林语→原始瑟乌丝林语

喉音牵引(Coloring)

e > a _h1, h1_
e > o _h2, h2_

词干重整(Reorganization)

该过程是瑟乌丝林语同其他希克林语言差别最显著的地方。瑟乌丝林人西迁时原始希克林语的书写还没有规范,彼时盛行的标记方式是显式地将名词类别通过一个单独的楔形文字紧跟词干来标记。而西迁后的瑟乌丝林人与原部族失去了联系,她们决定将该标记提前至词首,使之更醒目,该过程也深刻的影响了瑟乌丝林语的发音以及语法。

咝音化(Satemization)

主要发生两部分音变

1、唇化软腭音合并至软腭音

kw > k, gw > g, ŋgw > ŋg

2、硬腭音擦化

k̂ > s, ĝ > z, ɲĝ > nz

增音(Epenthesis)

成音节响音失去其成音节性,转移至前方增音上。

m̩ > em, n̩ > en

l̩ > al

r̩ > ur

喉音脱落(Loss of laryngeals)

h1 > a #_, h2 > ∅ #_
H > ∅ _V

VH > V:

  1. 有的方言里会写为ng 

  2. 有的方言里区分w的具体来源,因此会写为bh, v, w等多种。该音具体音值介于[β~v~ʋ~w]音间,且在软腭音后多接受唇化 

  3. 正字为i,当i出现在其余元音前时发该音 

  4. 有的方言里甚至会把这两个音发为[k|]和[g|] 

  5. 有关词干重整发生的原因,请参阅演化一节 

  6. 选择ó还是é取决于词干本身的元音,通常来说干元音为o以及部分干元音为a时会选择ó 

  7. 括号内是可能的变体,变体的择取一般没有规律 

  8. 当元音弱化后不为空时弱化,否则元音变为a 

  9. 极少数情况下会发生弱化 

  10. 当元音弱化后不为空时弱化,否则元音不变 

  11. 欠格实际的形式通常脱落了尾部的at甚至wat 

  12. 仅部分方言中存在,标准语中只有诗歌或其他特殊文体中才可能出现